Ressources numériques en sciences humaines et sociales OpenEdition Nos plateformes OpenEdition Books OpenEdition Journals Hypothèses Calenda Bibliothèques OpenEdition Freemium Suivez-nous

珠海市香山古驿道活化利用经验

作者 : 王朝晖
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、局长,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、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


珠海,中山,澳门以前同属香山地区,珠海境内的古驿道曾是联系珠中澳三地的交通要道。得益于毗邻澳门的地缘优势,珠海在近现代群英辈出,许瑞生副省长曾写道:“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中,最具有中国现代国家记忆历史意义的,非岐澳古道群英故里遗产线路莫属”,并将珠海的古驿道主题定位为“香山古驿道群英故里文化遗产线路”。

珠海市古驿道区位

经梳理,珠海东部香洲区有岐澳古道、长南迳古道、凤凰山古道和金星门水道4条古驿道,全长总共64.5公里。在东部海岛东澳岛上,还有目前全省唯一一条位于海岛上的古驿道——东澳海关古道,全长约820米。在珠海市西部斗门区境内历史上共有“茶冷迳”“大迳”“西坑迳”“乾务迳”“黄杨山古道”5条古驿道,全长约67.5公里。

从2016年广东省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以来,珠海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,构建了“一个领导小组、一套督办机制、两个指导小组”的工作机制。围绕线路修复建设、沿线设施完善、历史资源活化和文化宣传推广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。

一、工作概况

(一)保护利用效果最好

在古道修复前,工作组先对已经湮没损毁的本体段进行考古式的挖掘和清理,还原历史的原真风貌,对损毁部分沿用古道原有的构造模式进行修补。

同时,深入挖掘古道沿线传统村镇、名人故居,民风民俗等文化遗产的内涵,并通过标识系统,景观小品等形式加以展示。

以古驿道保护利用为契机,带动沿线村庄的环境整治,开展了各类活化利用项目。如唐家湾古镇9个村史馆、9个陈列馆和唐家湾民俗馆落成启用,并实现常态化免费开放。

古驿道修复过程

(二)使用效率最高

珠海古驿道充分利用位于城区内部的优势,与慢行体系、公交系统进行无缝衔接,进一步提高可达性,并有效串联丰富的山海城等景观资源,打造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。自2018年国庆节对外开放以来,长南迳古道接待量达到百万人次。

古驿道标识系统

珠中澳三地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——2017年群英故里香山古驿道骑行活动、艺道游学·中国南粤古驿道第二届少儿绘画大赛、全国近百家主流媒体聚焦“南粤古驿道·海上新丝路”大型新闻摄影采访活动等多项活动的举办,也持续推进了古驿道与教育,文化,体育旅游的良性互动,提升了城市活力。

2017年群英故里香山古驿道骑行活动

(三)经验输出最多

许瑞生副省长4次前往珠海,省自然资源厅陈光荣厅长多次来珠,指导我市古驿道工作,“三师”志愿者协会每月实地指导我市古驿道建设,为我们找准了方向,明确了定位,把控了质量。根据省自然资源厅、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工作部署,珠海市牵头完成了《南粤古驿道保护与修复指引(2018年修编)》,制定全省古驿道修复标准。

从2017年到2020年,珠海香山古驿道每年均入选省级重点示范线路。全省的古驿道现场会多次在珠海市召开,向全省输出了珠海经验。央视“探索·发现”栏目纪录片—《南粤古驿道》对珠海进行了二十多分钟的专题报道。2020年7月,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指引荣获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。珠海市在宣传推介中,不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。

2018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工作推进会

二、经验体会

(一)古驿道保护利用是价值发现,价值重塑到文化复兴的过程

不同于广东省其他与中原地区对接的古道,香山古驿道对接澳门、走向世界,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,“路止于此,海始于斯”是对珠海古驿道最好的诠释。正是因为如此特殊的地缘条件,在香山文化的孕育下,自明清特别是近代以来,香山地区涌现出了近百位闻名中外、影响深远的“中国第一人”: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,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,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,中国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,中国第一位工人运动领袖苏兆征,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杨匏安,中国民族工业第一人唐廷枢,中国第一个百万富翁陈芳……他们均由香山古驿道走向世界,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。

正是因为古驿道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对珠海历史资源的系统梳理,珠海市大幅提升了文化自信,于2016年12月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建设历史文化名城。为了保护好珠海历史文化资源,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印发了《珠海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方案》,将历史文化保护上升为全市系统工程。珠海香山古驿道缝合并活化了沿线的历史文化资源点,串连起唐家、香洲两个历史城区,越来越成为珠海名城申报特色。我们相信,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,处于珠三角城市群中心的珠海古驿道的文化价值将更加凸显,作为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的历史见证而焕发新的光彩。

(二)古驿道建设要融入城市的空间体系

工作开展之初,珠海市就将古驿道规划纳入到城市慢行空间体系进行统筹考虑,充分利用香山古驿道于市区内部的优势,既促进历史文化传承渗透进市民的日常生活,又加强了山-海-城之间的景观联结,为市民提供享受优美景观和城市魅力的独特路径,形成从山林到海滨、从平地到空中、从古代到现代的体验丰富的城市空间慢行体系。

古驿道所在片区历史文化资源点、人文景观点、旅游景点丰富,沿线共有1处历史文化名镇、19处重要人文自然景点,包括3处城市公园、11处旅游景点、5处文化场馆和7处服务驿站。因此珠海古驿道建设从选线阶段就深刻理解“驿道+”的内涵,以古驿道本体为基础,连通城市绿道、乡道、巷道,串联起从古到今、从人文历史到自然景观的城市精华片段,构建可感知、可体验、可沉浸的文化遗产线路。

东澳岛慢行体系规划

(三)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永恒的追求

工作组运用考古式挖掘与修复,对长南迳古道路面进行清理,同时充分研究古驿道原有的石台阶铺设方式、石缝处理、排水等工艺,整理出四种路面营造方式和三种排水模式。修复过程中,选择与原石材相近的粗面石或自然风化石作为材料,并力求施工工艺与原有铺设方式相同,使修复后的古驿道呈现古朴、真实的效果。

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,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遵循四“不”原则:不削坡,不垒土,不砍树,不破坏历史遗存。因势就形,尊重历史。材料的运输不使用现代的机械,都是使用骡马队和人工搬运等方式,真正实现“低干扰、轻介入”,对沿线植被,土壤边坡,地质灾害点等开展生态修复,改变水土流失,无景可赏的现状。

用骡马运输材料

(四)人民满意是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

人民满意的作品不是自上而下给予的结果,而是自下而上共同参与的过程。

在古驿道工作开展初期,工作组通过口述历史等方式对古驿道沿线村庄20余位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访谈,记录古驿道相关的史实故事。

古驿道沿线村落口述历史现场

在古驿道建设的过程中,充分发动资深驴友、历史文化的爱好人士、珠海唐家历史文化研究会、容闳研究会等社会力量,挖掘古驿道文化价值,探寻古驿道活化利用的方式。并与广东省三师志愿者协会的优秀设计师志愿者合作,开展大师小筑的活动。带领大学师生一起打造了心悦池,曲水流泉,烟波潮涌等多处的景点,为古驿道增添了许多文化的韵味和自然的野趣。

“历史文化进校园”系列活动

同时,自2019年起,珠海市长期开展“历史文化进校园”系列专题活动,包括“驿道传古今·文化进校园”讲座、“传承香山古驿道文化”征文、香山古驿道文创设计大赛、定期推出“师生专栏”系列文章等,利用香山古驿道将珠海的传统历史价值和人文魅力传承给青少年,在他们心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。同时利用“香山驿事”“驿动珠海”微信号记录香山古驿道的前世今生,自2016年至今已成功推送了67期,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古驿道,爱上古驿道,参与建设古驿道。

 


OpenEdition vous propose de citer ce billet de la manière suivante :
Françoise Ged (13 septembre 2022). 珠海市香山古驿道活化利用经验. Itinéraires culturels au Guangdong. Consulté le 25 mars 2025 à l’adresse https://doi.org/10.58079/pd09


Vous aimerez aussi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