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与乡村振兴
作者 : 朱雪梅
广东工业大学教授
南粤古驿道的保护,是以古人之规矩,开自己之生面的行动。实际上,南粤古驿道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举措,其活化利用已纳入2018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,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。
1.南粤古驿道的历史价值
南粤古驿道具有特殊的区位和地缘,其横亘于湘桂、湘粤、赣粤之间,成为连接区域内外的通道。在历史上,古驿道具有军事、交通、贸易、交流和迁徙等功能,经千百年来的发展演变、兴衰更替,积淀了深厚的文化,由此形成具有多元性、包容性、适应性的特殊的线性文化景观。包括广府文化、潮汕文化、客家文化、雷州文化、侨乡文化、少数民族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背景内涵,在不同地理位置、气候特点、地形地貌与当地风土人情的孕育中,形成特色各异的文化廊道及村落,如广府地区村落、潮汕地区村落、客家地区村落、雷州地区村落等等。所到访的古驿道沿线500多个村落,都是因路而兴,多姿多彩,和而不同,各美其美。但现因交通变迁,古道不断湮灭,古村逐渐衰败,80%沦为贫困村。
综上,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,是广东多民族民系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轨迹。可以说,移民文化是最典型的特色,古驿道是最基础性、深层性、持久性的文化,是广东人的生命线和发展路径,古村是岭南人的根脉所在。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,是历史久,辐射广,遗存丰,类型多,影响大的活态遗产。
- 南粤古驿道价值的当代重塑
怀旧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,人是需要文化记忆的动物。实现南粤古驿道价值的当代重塑,首先应抓住其线性空间的特点和古村的关系,用好特有的历史价值、情感认同价值和景观价值,发挥文化振兴的深层次基础的作用,把丰富的遗产变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产。其次,应加强多方位联动、多资源整合,促进保护和延续资源利用与环境演进,带动和促进产业、人才、生态、组织等多方位振兴。具体可以通过如下四种路径实现:一、他山之石,借鉴欧美等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经验;二、挖掘古驿道信息,通过保证真实性以体现历史沧桑感,借助环境渲染等重点讲好驿道故事;三、善用绿道古道碧道政策,实现人文自然相接关联、资金资源整合互补;四、加大社会参与,实现上下联动,通过共同缔造的形式,让广大民众共享文化遗产,并在文物保护中受益。
- 南粤古驿道价值重塑与乡村振兴实践
南粤古驿道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展其价值重塑和乡村振兴实践:
- 通过古驿道引领发展,促进城乡融合,实现乡村振兴。
该段古驿道利用线性空间的连接性,连接城乡、镇村、村村,以及资源点,整合沿线的文化点和自然资源点,形成了不同文化特色的主题线路,并重视关键节点的打造。以南雄梅关古道重点线路保护及乡村振兴为例。南雄梅关古道基于“以南迁姓氏文化为引领,融合商贸邮驿文化、军事文化、红色文化、名人文化和梅花文化等,突显南雄古驿道多元文化特色,营造丰富的旅游休闲、大众体育廊道,加强城乡融合、互连互通,提升人居环境,带动乡村振兴” 的目标定位,以及“千年南迁古道、多彩活力绿廊”的形象定位。首先,对重点线路上驿道本体、山水和村落等资源的梳理,挖掘驿道文化内涵,整合沿线文化资源,发展体育休闲产业,以达到提振沿线村镇经济、梳理地方文化品牌等目的。其次,推进梅关古道线路、乌迳古道线路、百顺古道线路、主田古市古道线路和水口南亩古道线路等示范段的建设。同时,利用古驿道串联沿线村落,将古驿道沿线村分为驿站所在村和一般村庄,并分类提升整治。第四,通过主题文化线路构建城乡发展轴,以促进城乡融合,包括梅关古道历史线路、宜居美丽乡村线路、河岸溯流休闲线路、雄州古城文化线路等。最后,重视重点驿站的建设,如选取环境本体好、价值高、显效快的节点建大师驿站,目前已成为网红点,发挥古驿道引领带动作用。
(2)寻找来时路,促进文旅融合,乡村振兴
其次,通过寻找来时路的活动,引发人们思古之情,促进文旅融合。挖掘历史文化内涵,讲好古驿道故事。在岭南最早的古驿道——连州秦汉古道上,树立开疆拓土的先贤,如任嚣、赵佗、路博德、郑宏等,以及文人大家,如刘禹锡、韩愈、周敦颐、刘瞻等人的雕塑。追溯明代陶母桥感人的故事,修缮桥梁和伴桥茶亭,危桥重生,继续联通两岸,延续美好的传说,励志当下人。
- 铭记历史,促进研学融合,乡村振兴
最后,促进研学融合,以铭记历史。以石塘村为例,定向越野已成为全县的群众运动活动,旅游研学活动实现常态化,非遗产品实现产销规模化,年轻人开始返乡创业,促进了乡村振兴。
保护好南粤古驿道,能够促进广东的乡村自信。南粤古驿道是写在大地上的书,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、把握现在,并让我们对未来有一个更好的期待。因为古驿道中带有文化的多样性,凝结着民俗文化、宗族文化、美食文化等。古驿道是一幅绘在山水之间的画,具有故事性、审美性、场景性,纵横穿越,时空穿越;古驿道也是一条道,一条线性的道,是寻根之道、乡愁之道、康体之道、会友之道、育才之道、特色的财富之道。用好古驿道促进广东乡村振兴,抓住了广东人最深的情怀、具有时空的穿越,是广东乡村振兴的特色举措。
OpenEdition vous propose de citer ce billet de la manière suivante :
Françoise Ged (15 septembre 2022). 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与乡村振兴. Itinéraires culturels au Guangdong. Consulté le 25 mars 2025 à l’adresse https://doi.org/10.58079/pd0a